产业规划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培训服务 -凯发k8国际登录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事物发展总是在其内在的必然性(确定性)和其外在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下得以发展的。必然性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当然,对于苏州工业园来讲也是如此。运营管理模式作为构成其内在必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了苏州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也决定了苏州工业园必然实现多年的超常规发展。
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运营管理模式如何帮助苏州工业园实现超常规发展?
苏州工业园的运营模式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独特;二是政府机构有“亲商”理念并提供“三全”服务;三是开发管理经验从新加坡“取经”并创新应用。
管理架构层次高;管理主体与开发主体相分离;园区管委会设置精干。
(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
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
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我国有关部委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
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作。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苏州工业园区三层次组织架构图
(2)园区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
在过去开发区的具体管理上,国内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合二为一,以后再逐步政企分开,存在一些问题。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
行政管理主体是园区管委会,它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为客商提供从企业设立、工厂建设、员工招聘到企业运行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同时,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而cssd作为园区的开发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园区70km²的成片土地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在园区内投资举办企业等。
表1 管委会和cssd功能定位对比
苏州工业园管委会 |
cssd |
||
功能定位 |
行政管理主体 |
园区开发主体 |
|
类别属性 |
政府派出机构,承担社会管理职能 |
中新合资企业,企业化运营,以利润为导向 |
|
园区开发 活动 |
规划 |
主导规划,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和300余项专业规划 |
参与主体规划,初期新方专家起了重要作用 |
建设 |
对基建投入资金,兴建各类生产服务设施、商业载体,设立科发、教投、创投等国资开发主体 |
土地开发,房产开发,早期是唯一的开发主体,后期是多个开发主体中的一员 |
|
推广招商 |
早期没有招商部门,如今已有专门的招商部门 |
早期是唯一的招商部门,目前通过招商从管委会获取佣金 |
|
对入园企业的服务 |
投资阶段 |
提供投资指导、咨询和建议,赋予招商员充分的权限 |
招商推介,吸引投资以获取佣金 |
注册阶段 |
帮助完成注册,一站式服务中心简化手续,给客户良好的建议 |
可帮助办理 |
|
工程建设阶段 |
协助工程建设,解决困难 |
出售工业地产或代建厂房 |
|
公司运作阶段 |
建议配套功能平台;积极引入商业、物流、银行及其他专业服务机构;便捷通关;兴建房地产,打造优美生活工作环境;兴办学校,协助培养、引进人才;定期拜访企业,了解解决问题 |
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物业管理,出售商品房地产,为园区国际儿童提供国际教育 |
在园区开发的各个阶段,管委会和cssd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共同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繁荣,并给入园企业提供了相当优质的服务。
(3)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
园区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整合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凡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一律不设;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一人多职、一专多能,适度分权、交叉兼职,并将传统体制下政府职能中较低层次和部门中间层次的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来承担。
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吸引到数额巨大的外资,其中固然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但其“亲商”理念和对企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因素,让不少企业感慨“政府不像政府像企业,官员不像官员像服务员”。
(1)“亲商”理念
园区管委会着力完成以下几个转变:
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明确了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企业是坦诚相见、双赢互利 的“好邻居 、好伙伴 、好朋友”关系。
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园区管委会由过去计划式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控手段的间接管理,积极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将所有收费项目归并为国家和省市规定的 7种工本费,目前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三项收费,其他费用不收,与国际接轨。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主动定期上门拜访和询问投资者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 府服务。
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园区管委会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行政许可证制,简化事前审批,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以 “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由一站式服务大厅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国内外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
(2)“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为方便企业开工投产,园区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领导小组,自企业入园后,全程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委会专门设立企业服务部门,通过定期走访企业、举行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在政策争取、项目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唯一以借鉴外国经济与公共行政管理经验为特色的开发 区,从新加坡方面不仅得到了巨额资金投入、外商投资项目,更是获取了大量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园区成立“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直接对口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多年来积极向新加坡学习先进经验,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培训。园区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验
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 ,吸收外资的宣传、招商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2) 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主要是指新加坡政府有关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镇的过程中,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 ,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的做法 ,如市场经济、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财政金融政策 、劳资政三者关系的协调等。
(3) 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的经验。
如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谐 、高效精干的公务员队伍 、公积金制度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园区编制实施了若干项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不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从上面的文章分析可以看出,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在苏州工业园建成初期、成长期、升级期等发展节点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除运营管理模式外,合理的布局规划、创新的融资模式也是构成苏州工业园内在必然性的主要因素,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逐一阐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