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培训服务 -凯发k8国际登录
嘉兴科技城产城融合案例研究(一)——“东方硅谷”的“指南针”
嘉兴科技城创建于2003年,由嘉兴南湖区规划兴建。同年12月,在习近平的支持和见证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落户迈出了嘉兴科技城建设第一步。时至今日,嘉兴科技城已建设成为集“技术研发区、科技创业区、教育培训区、生活服务区”于一体,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城的国家一流科技创新产业新城,开创了自主创新的崭新模式。
在发展过程中,嘉兴科技城陆续取得“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及专家服务基地”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项荣誉。从无到有并取得多项殊荣,嘉兴科技城是如何实现的?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发展定位及方向
发展定位:“创新要素聚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产城融合样板区、智慧城市双引擎”
发展主线:“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
构建平台:应用技术研究行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
“双核六园”: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集聚为核心,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生物园、材料园和孵化园等产业化基地蓬勃发展的格局。
随着沪嘉杭同城化发展与城市东拓等国策城利的不断驱动,嘉兴科技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以创新的机制与运作模式吸引和带动了一大批科技创业实体和产业化项目的形成、成长和发展,全力打造红船旁的“人才高地”,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热土。
作为全省四大科技平台之一、g60科创走廊的重要一环,嘉兴科技城将通过嘉兴的枢纽位置走在接轨上海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扼守上海资源导入接口,加快科创、人才和金融等资源要素的汇聚,为嘉兴打造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全面添翼。
二、组织结构
主管机构:嘉兴科技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嘉兴科技城开发建设和管理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按照嘉委办发〔2016〕9号文件精神,嘉兴科技城管委会和大桥镇人民政府合署办公。
下设“两办六局”: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人才服务局、招商局、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局、建设局、财政管理局、社会事业发展局
下设一家国有独资公司:浙江兴科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嘉兴科技城的开发建设与对外投资。
1、机构分工
(1)办公室(党群工作部)
负责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机关日常事务工作:
工作落实的督促检查;
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重要文稿的起草;
党建、群团、人事、基层组织建设。
(2)人才服务局
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
拟订并实施以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制定人才政策和、建设人才服务体系;
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及组织、协调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
(3)招商局
统筹招商引资与选智工作:
拟订招商选智(科技企业、高新产业)规划及其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招商投资准备工作,相关工作方案拟订;项目洽谈、签约等组织协调工作;
做好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工作;
拟订招商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4)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局
拟订并落实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区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政策制度;
拟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推广政策,推进标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投融资、创业创新服务等平台建设;
负责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区内企业等相关管理工作。
(5)建设局
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招投标、市场行为等行政管理及峻工验收;
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辖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辖区内交通、物业、路网、水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6)财政管理局
负责编制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并监督分析;
筹集、分配和调度财政资金,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国资公司财务、资产的监管和绩效评价;
政府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协调税务部门做好各项税费的征收管理。
(7)社会事业发展局
负责辖区内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拟订并组织实施社会发展规划;
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计划生育、新居民事务管理工作;
负责辖区综合治理、司法等工作,组织协调社会稳定和平安创建工作;
负责来信来访、政务事务投诉举报、市长电话办理工作;
负责协调消防、安全生产、环保生态、综合行政执法等工作。
(8)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
负责辖区内城乡统筹发展及“三农”工作:
研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政策、意见和建议,组织、协调、推进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工作;
组织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业、水利、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指导农村经济结构、集体经济组织、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发展;
做好村级集体资产、财务会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负责土地复垦工作。
2、对外投资主体
表1 浙江兴科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股权结构表
股东 |
持股比例 |
认缴出资额 |
实缴出资额 |
备注 |
嘉兴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95.24% |
20000万元 |
20000万元 |
实际控制人为嘉兴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嘉兴市创业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4.76% |
1000万元 |
500万元 |
实际控制人为嘉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通过控股浙江嘉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外投资 |
2013年9月浙江兴科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发生股权变更,嘉兴市创业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1000万元,占比公司股权比例为4.76%。浙江兴科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企业共计42家存续,包括中兴创投、德沃基金、容亿投资等pe、vc机构,也涵盖嘉乐、太平科技保险及恩湃电子等园区处于不同融资阶段的明星企业,持股比例2.83%-60%不等。
此外,嘉兴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嘉兴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亦对外投资5家企业,包括容亿投资这种pe机构和智柔科技这种尚处于天使轮的园区入驻企业。
三、发展历程
嘉兴科技园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并根据每一阶段的不同特点确立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1、萌芽起步阶段(2003-2006)
(1)紧抓发展机遇着手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资源储备和环境容量趋近饱和,嘉兴传统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向创新驱动、科技进步进行转变。2003 年底,为贯彻“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推动人才科研资源集聚,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开创自主创新的崭新模式,嘉兴着手引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为建设嘉兴科技城的绝佳契机。
(2)以变促变,“双核”模式渐显雏形
在建设过程中, 嘉兴科技城同时引进多个研究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4年11月嘉兴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成功签约, 在嘉兴科技城内共建 “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作为新型的研究机构, 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以产业化项目为主线, 积极探索灵活的合作模式和创新的体制机制。
与此同时,嘉兴科技城还引进了中科院微系统所、广州化学所、声学所、微电子所、兰州化学物理所、沈阳自动化所、物理所、理化所等8个中科院研究所。
2、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4)
(1)定位清晰,发展势头强劲
嘉兴科技城四大功能: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培训、高技术示范。
在刚成立时,嘉兴科技城定位为研发机构, 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现有些产业可以与嘉兴原有产业对接, 此时需要通过示范运行来吸引投资, 从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在快速发展阶段,嘉兴科技城自身的产出十分可观,带动效应显著,尤其以电子通讯产业发展最为突出。2006年初,科技城内的闻泰集团红极一时,甚至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手机设计公司,直接拉动了通讯园基础建设及生产设备的持续投资,也直接促使电子通讯产业成为当地首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
此外,一些转化项目得到了青睐,在推进区域经济产业化中发挥了引擎作用。如中科院一个工程中心在区域范围内孵化了8个太阳能光伏企业,分布在嘉善、海宁等地,也促使光伏产业成为当时嘉兴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
(2)坚定目标,“双核六园”多点开花
由于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在萌芽起步阶段主要工作是完成规划,具体成效并不明显,但嘉兴科技城依然坚持目标不动摇,努力向打造“东方硅谷”目标勇往直前。
嘉兴科技城一起步就与传统的科技园不同, 不是以招商引资为目标, 也不以 gdp考核为动力, 而是要探索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嘉兴模式:集科技、产业化和资本“三合一”, 即“科研新城科技创业园高技术产业体”全面结合的发展模式。作为一个科技资源的集聚平台, 对标日本筑波科学城模式;作为应用技术研究转化平台,对标台湾工业研究院模式,培育孵化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作为一个创新的平台,对标美国硅谷模式。
嘉兴科技城的最终目标是以创新的机制与运作模式吸引和带动科技创业实体和产业化项目的形成、成长和发展, 构筑起端科研机构成功集聚、产业化基地蓬勃成长的科技创业创新基地, 形成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科院嘉兴中心为核心, 以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生物园、孵化园、材料园共同发展的“双核六园”格局。
3、全面发展阶段(2015-今)
(1)打造人才高地,全面提升核心创新力
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优势,强化人才集聚。加大政策激励,对特殊人才采用特殊政策,制定出台“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等优惠政策。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的第一动力,嘉兴科技城始终坚持平台引才、企业引才、资本引才等三大引才行动,2018年嘉兴科技城新引进院士4人、千人计划26人,新引进博士60人、硕士220人、海归45人;引进高科技人才项目70个,注册资金7.5亿元,整体水平再创新高。
(2)整合区域资源,综合提高园区竞争力
2017年,南湖区举行九届区委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动员全区上下在嘉兴科技城、湘家荡区域、南湖新区三大主平台基础上,深入谋划东部新城建设,全面吹响了东部新城开发建设的号角。而嘉兴科技城,无疑将成为驱动东部新城向前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核”。
放眼嘉兴城市东部,三大平台虽相互衔接,多年来却各自生长,呈现三强竞逐的局面。要竞争更要有合力,在东部新城“三城叠加”的定位中,三大平台既“携手共进”,又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定位”:以现有的嘉兴科技城板块为产业驱动核心,增强科技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现有的南湖新区板块为高端商务羽翼,做强金融、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做优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现有的湘家荡板块为健康文旅羽翼,打造全域旅游的核心磁极,引进高等教育集聚活力人口,做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产业链。
三大平台将以嘉兴科技城为“一核”,湘家荡区域和南湖新区为“两翼”,特色小镇、“园中园”、特色商业街区等为“多点”,形成“一核两翼”带“多点”的雁阵式发展空间布局。随着新一轮基础建设的投入,嘉兴科技城的基础配套将更为完善,嘉兴科技城的磁吸力也将与日俱增。国务院办公厅也于2017年6月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浙江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暨嘉兴科技城荣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